发布时间:2025-04-04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量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印发了《信江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信江新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编制2024年普法责任清单和领导干部学法清单》《2024年信江新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文件,明确责任单位,压紧压实“关键少数”的责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班子成员先后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主题开展中心组集体学习29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带头撰写心得体会8篇,开展了区科级及以下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全区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全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各级领导干部500余人次,实现干部学习全覆盖,切实增强了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深入组织学习,增强法治意识。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民法典》《宪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开展“民法典大讲堂”“防范非法集资 金融知识大家讲”“反对电信诈骗”等普法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全面学习,丰富法律知识,特别是深入贯彻《关于贯彻落实〈江西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的实施意见》,细化了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了各项任务措施落实落地,增强了全区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区纪检监察工委按照《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全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督查4次,有力推动了各地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提升营商环境法治水平
一是强化民生保障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掌上政务”为抓手,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和便利度,全年惠企通、赣企通兑付惠企资金943万元,惠及企业150家;“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成功办理事项1228件,联办件量287件;各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延时预约服务制度,实现“好差评”好评率100%。做好安置房交付和办证工作,安置房屋2430套、面积约27.83万平方米,协助办理安置房产权证422套。二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信江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雳剑护航行动全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文件,开展全区政法系统中层以上干警挂点联系企业的“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全年走访企业20次,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和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全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打击处理3起侵害企业主体合法权益案件,有效维护了企业品牌形象,净化了市场环境。三是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制定了《信江新区重大行政决策报告制度》,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法律顾问工作,建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互动联动机制,提高案件办理效果。为解决新区土地房屋征收主体适格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溪市、月湖区分别授权委托我区行使征迁行政职能,彻底解决困扰我区长期存在的征迁主体适格问题,全年征迁房屋205栋、面积约6万平方米,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共8件,行政诉讼案件51件。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治理和执法水平
一是强化行政执法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培训力度,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全年开展具有执法证人员培训2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3次,实行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真正做到“无事不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方式,倡导“721”工作法,让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全年共依法查处违法建筑案件63起,拆除违法建筑1056㎡。二是落实落细安全生产措施。扎实落实落细安全生产措施,按照“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和“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要求,全面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行动,全年共检查企业(场所)3060家,排查问题隐患2918条,整改2881条,整改率98.7%,行政处罚85次,罚款25.5万元,临时查封5家,责令三停3家,曝光企业14家,约谈企业291家,移送司法机关2人,提请政府挂牌督办2家单位。一年来全区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四)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维护社会稳定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信江网格”小程序作用,完善小程序平台办理渠道,新增“重点青少年”信息登记入口,全年网格员、居民上报并解决事件233条,摸排化解矛盾纠纷62件,按照“事件上报-系统分流-交办处理-反馈”全闭环过程管理。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抓好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落实,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举办了平安建设宣传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日等法治宣传活动,覆盖干部群众10000余人,发放法治宣传手册1.5万余份;邀请法官、法律顾问深入网格开展专题讲座、普法宣讲3次,切实将法治宣传,培训教育触角延伸到网格。充分发挥256名法律明白人骨干作用,参与调处化解身边的矛盾纠纷,得到群众的认可赞赏。三是加强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力推进“枫桥经验”,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开展涉邻里纠纷、情感纠纷、天价彩礼等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60起,化解456起,化解率99.13%,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按照“五化四到位”要求,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共接待群众来访81批次358人次,受理信访事项238件,办结238件,全年办理12345市长热线4312件,做到了“一个杜绝,三个不发生”,重点敏感时期未发生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四是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深化“有法帮你+”法律服务,组织区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深入实施“法援惠民生”工程,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行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全年“三台融合”平台解答法律咨询542人次,街道解答法律咨询301人次,超额完成上级交办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人才不足。二是群众法治意识还不强,法治宣传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三是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进综合监管、智慧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完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设施,推进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办”,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二)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家学者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决策内容,确保决策的有效实施。
(三)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开展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